對於不騎車開車的雙北居民來說,台北捷運佔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,從早到晚出入各地都方便舒適。好的公共設施也總有美中不足之處,鄉民們討論起北捷的小缺點,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同一個問題。

示意圖翻攝自臉書 (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) ,下同
一位鄉民在PTT女板提問:「台北捷運有缺點嗎?」原PO認為北捷方便、乾淨又準時,贏過許多其他國家城市,不過偶有耳聞相關缺點,「像是上下班人潮多的時候擠得很不舒服,或者有些車站換乘路線不夠直覺」。原PO倒是連第一次搭都沒遇到太多問題,他好奇:「有沒有大家覺得的小缺點我沒發現?」

鄉民們列舉有待加強的部分:「沒有行李架一直要人背前面」、「出口應該在大樓內或巷子裡而不是凸一塊在人行道上」、「車廂內門口不要一直跑馬燈,想看現在是哪站有夠困難」、「寵物不友善」、「跑馬燈一堆垃圾訊息」、「沒有安檢」、「椅子好清潔但真的難坐」、「捷運對輪椅還有娃娃車很不便利,都要排很久或是走很遠」。

最多人抱怨的是冷氣不夠涼:「冷氣爆熱!搭都不想搭」、「文湖線沒冷氣」、「環狀線根本是烤爐」、「車站內冷氣越開越弱,站著不動都能流汗」、「月台和站體都太熱了,現在連車廂也開始不冷了」。對此,北捷日前表示:「自5月1日起,於文湖線轉乘車站南京復興站、忠孝復興站及大安站月臺試辦增設水冷扇,並依現場氣溫狀況開啟水冷扇製冷功能,維持舒適乘車環境。」

翻攝自PTT
社群平台Threads上也有民眾搭淡水捷運線時,發現捷運的顯示器全部都換掉,連原本只放圖的地方也變成螢幕。從畫面中可以看到,到站的跑馬燈螢幕明顯變大,字體也是,到站時更會放大站名,讓近視眼的民眾一目瞭然,一旁座位頭頂的廣告版位也全面電子化,還可以播放動態廣告,整體煥然一新。

翻攝自Threads,下同
對此,許多民眾好評不斷:「早就該這樣了,優化德政推一個。」但也有人直言:「怎麼螢幕變大,字還是一樣小?」、「沒有每台吧?應該是試辦更換看效果的」。

事實上,北捷過去的到站跑馬燈螢幕時常引發民怨,有人痛批,除了字體很小之外,會一直跳成乘車警語,民眾想抬頭確認「現在到哪裡了」都有困難,尤其對外縣市、國外旅客來說,會非常吃力。
根據《今日新聞》報導,北捷近期聯手宏碁打造升級車廂,先針對紅線淡水信義線做測試,將打造AI數位列車,在車廂內搭載108面橫式螢幕與72面直式螢幕,把車廂內的告示和廣告看板都變成電子面板,還在每節車廂中央4個車門上方的顯示器,都升級為48吋液晶螢幕 (LCD) ,加大尺寸、畫質更清晰,站名可與到站及出口資訊、立體化月台樓層等同時存在,不再以跑馬燈的方式呈現。

此外,為了因應突發的車廂意外事故,安全性大大升級,北捷推出「智慧安全快捷通報平台 (AI安捷通) 」,可以即時偵測到旅客奔跑等異常移動,發生對峙衝突時,一秒就能通報,且畫面同步會顯示在駕駛室,讓工作人員掌握即時狀況。
再來,當捷運抵達特別購物區時,車廂內的廣告還能自動推播與該站相關的商家優惠,提升廣告互動性與轉換率,提高消費者觸及,廣告業主參與度也能拉高,將智慧行銷搬至大眾交通工具上。科技進步之下,生活也便利許多。

翻攝自台北捷運
▸ 準丹娜絲增強了!恐轉「中颱」登陸 風雨最猛時刻曝▸ 「汽機車新規」今上路!很多駕駛還不知 違者2000元繳國庫▸ 700萬用戶注意!LINE Pay、iPASS MONEY「終止合作」 全面撤出時間曝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