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全民下載「社交距離APP」,因為APP的偵測比起以實聯制找尋重疊足跡的方式更加精準、快速,但前提是有夠大的用戶基數。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醫師在院內有遇到確診者,但卻發現手機APP顯示「無接觸」,分享幾個可能性。
翻攝自臉書 (John Tai Kuo) ,下同。
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醫師John Tai Kuo昨 (18) 天在臉書公開社交距離APP實際使用14天的結果,表示在工作時一定會遇到確診者,卻都沒有收到APP接觸通知。醫師推估APP失效的原因,「確診者沒開手機藍牙或是沒安裝軟體,即使有開,大概兩邊的手機藍芽可能什麼原因也沒握到手。」
根據衛福部疾管署,如果有APP用戶確診,相關單位會主動詢問並讓用戶決定是否上傳隨機ID (不會公布本人個資) ,同意後由衛生單位給予驗證碼上傳。其他用戶若與確診者在「2公尺內接觸2分鐘」,APP就會出現接觸警告,讓其他用戶可以自行通報並進行篩檢。
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《「臺灣社交距離 App」常見問答集》。
John Tai Kuo醫師表示:「疫調目的向來不是想知道誰和誰做了什麼事,關鍵核心是想攔截傳播鏈,讓接觸者知道自己被傳染的可能,提醒去採檢。」醫師認同藍芽APP的防疫邏輯,不過「看起來還是得等使用率上升才有效。」
社交距離APP要奏效,就必須依靠所有人的努力,需要大量用戶下載APP並維持藍芽常開,衛生單位也必須協助確診者更新資料,接觸者才能收到通知並自主前往篩檢。本土確診數連日破千,你覺得台灣人配合使用APP疫調的意願高嗎?
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。
大家載APP後有維持藍芽常開嗎?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